“爆竹聲中一歲除,春風(fēng)送暖入屠蘇……”童謠聲里,春節(jié)像一場盛大的煙火,熱熱鬧鬧地拉開了帷幕。
年味從霜寒的晨曦中漸漸蘇醒,絲絲縷縷,纏繞著每一顆盼歸的心。集市率先沸騰起來,攤位像打翻了顏料盤,紅的春聯(lián)、福字,金的年畫、裝飾,滿目喜慶。攤主們扯著嗓子叫賣,臉上的笑比春聯(lián)上的花都艷。這邊,賣年畫的大爺,守著滿墻的花花綠綠,指點著畫里的故事,細心展開一幅幅畫,只見懷抱鯉魚的胖娃娃、威風(fēng)凜凜的門神,詳述著財神、灶神的來歷,買畫的人聽得入神,眼中滿是對來年的祈愿,那是古老年俗的鮮活印記,也是百姓對生活滾燙的熱望。那邊,手寫春聯(lián)的案臺前圍滿了人,筆墨游走如龍蛇,墨香與市井的喧鬧相融,“春臨大地百花艷,節(jié)至人間萬象新”,筆鋒剛勁處是對生活的篤定,柔婉間藏著闔家團圓的溫情,每一副寫好晾干的春聯(lián),都承載著一戶人家的新春祝福,被鄭重捧走。
家中,廚房成了最忙碌的舞臺。長輩系著油漬斑斑的圍裙,在灶臺與案板間穿梭。鍋里燉著佳肴,咕嚕咕嚕冒著泡,香氣四溢,那是年的“信號”,勾得人肚里饞蟲直鬧。晚輩們打下手,殺雞宰魚,手法雖不嫻熟,卻也有模有樣,偶爾濺一身水,引來一陣歡笑。一家人齊上陣包餃子,老人的手最巧,褶子細密均勻,邊包邊念叨著老規(guī)矩:“這餃子啊,形似元寶,包進福氣,留著大年夜吃,來年財運滾滾。”孩子們也跟著學(xué),包出的餃子歪扭著,像不聽話的胖娃娃,可大家看著,笑意更濃,這褶皺里包著的,分明是家的溫馨日常。
喜迎春節(jié)期間人們走動頻繁起來,看那捧來熱氣騰騰的年糕,這邊送來自制的臘肉,那邊遞上炸得金黃的丸子,一聲“嘗嘗鮮”,暖透心窩。午后暖陽下,老人們搬著凳子嘮嗑,憶往昔艱苦歲月,嘆如今生活富足,目光落在嬉戲的孩童身上,滿是寵溺。孩子們兜里揣著糖果,滿巷子瘋跑,鞭炮聲乍響,驚起一陣歡呼,五彩的糖紙裹著甜滋滋的誘惑,抓一把塞進嘴里,糖塊碰撞牙齒,“咯嘣”一聲,年的甜蜜瞬間在舌尖化開。只見驚飛枝頭殘雪,碎屑簌簌而落,宛如一場晶瑩的春的預(yù)告。
當(dāng)夜幕降下,華燈初上,煙花騰空而起。一家人圍坐桌前,鍋里熱氣騰騰,電視里歡歌笑語,碰杯聲、祝福聲交織。窗外,煙火盛放,點亮夜空,窗內(nèi),親情滾燙,暖徹寒冬。在這煙火人間,年是舊歲的終章,更是新春的序章,它用最質(zhì)樸的熱鬧,驅(qū)散疲憊,喚醒希望,讓每一個平凡人帶著眷戀與憧憬,奔赴下一場四季流轉(zhuǎn),知曉春歸有期,美好無盡。(漢鋼公司 徐朝靜)